Language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2-24

IM体育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留住“流浪产业”:一次聊天“擦”出150亿元“火花市场”

IM体育  新华社长沙12月4日电(记者姚羽)从牛马司镇起步,遍布整个湖南省邵东市,如今这里已是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超100亿只,年产值150亿元。全球每售出10只一次性打火机,就有7只产自这里。   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点亮全球的“火花产业”,竟源自一次偶然的聊天。   打火机是名副其实的“流浪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欧洲、日本、韩国,一路“流浪”到我国浙江、广东等地。20世纪90年代,在邵东牛马司镇,一对夫妻听朋友说要去“排队买打火机”,惊讶之余捕捉到了打火机里隐藏的商机。夫妻俩买回一堆打火机,一个一个零件拆了装、装了拆,反反复复几十遍,终于弄懂了结构和原理。   夫妻俩租下一个不到300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顺发工业有限公司。产品一出,马上销售一空。“顺发”如同它生产的打火机,点燃了整个牛马司镇的创业激情。从县城到乡镇,从乡镇到农村,大大小小的打火机厂、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蓬蓬勃勃,“长”满了整个邵东的街巷村镇。   “打火机的风”,也吹到了邵东团山镇,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刚开始时,全靠手工操作,每天只能生产几百只,质量也参差不齐。”回忆起当年的创业情景,团山人至今历历在目。 图为当地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员工在车间里忙碌。新华社发(张平华摄)   进入21世纪,团山镇打火机产业驶入“快车道”,一批规模化的生产企业应运而生。“那时候,我们开始从手工生产转向半自动化。”一位老打火机人回忆说,“一条生产线能顶十几个人的工作量,产能一下子就上去了。”   尝到自动化改造甜头的邵东人,开始瞄准“机器换人”,注塑机、焊接机连升三代,充气机换了五代。通过不断的“小步快跑”,现在组装环节5个人一天可以生产8万只打火机,效率比十几年前提高了六七倍。   2017年,邵东市政府投资2亿元,成立了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围绕打火机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至今已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项,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图为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打火机。新华社发   走俏国际市场的小小打火机,背后是密集的技术支撑。邵东市副市长、打火机产业链链长欧阳震说,邵东市现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省级创新平台,共有研发人员1000余人,每年投入研发费用2亿元,科研成果累计3000余项,年产品创新率达38%。   小小打火机“点亮”全球,也与集群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目前,邵东打火机企业总数达114家,相关配套企业就占了87家,是整个打火机产业链企业总数的76%。欧阳震说,这些企业能够本土化生产200多种零配件,掌握14项关键加工工艺。   在当地新编制的打火机产业图上,10个乡镇(街道)扮演着不同的配套角色,在半径20公里内,形成了国际市场高端机、内销机、设计研发、包装印刷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 图为当地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员工在车间里忙碌。新华社发(张平华 摄)   打火机生意越做越大,但当地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目前,邵东市已经形成了稳定出口1元打火机,主推2元、3元、5元打火机的产品格局。而新型高端打火机,已经占了韩国高端市场的80%,并逐渐向欧美高端市场拓展。   30多年弹指一挥。回望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历程,从牛马司镇的一家小作坊起步,到以团山镇为代表的乡镇蓬勃发展,再到如今邵东市的产业集群,一次聊天,留住了一个“流浪产业”,“擦”出了一个150亿元的“火花市场”。    邵东的“火花产业”,“火”遍了中国,“火”向了全球。
12-24

IM体育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纺织服装业向高端化转型

IM体育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车辆穿梭……最近,江苏维尤纳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芳香腈新材料技改转型升级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据江苏维尤纳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连忠介绍,该项目中的聚芳醚腈作为最新特种工程材料,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相关新材料行业的空白。 纺织服装产业是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当地现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等“一条龙”完整产业链。今年以来,该开发区以项目为牵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 纺织离不开印染,印染又是典型的水资源依赖性产业。如何集约利用水资源,关乎行业发展质量。 伴随着一根根纱线流动、一台台印染机运转,新质生产力正为纺织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走进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行、千万支细纱飞速缠绕,全自动卷绕机正在高速运转。该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朱延伟说:“目前我们建立智能化工厂,实现数字化高效节能绿色生产。对比以前传统生产方式,效率提升了20%。” 产业无分新老,只有质量高低。据了解,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以打造新材料产业为着力点,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先后引进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明新梅诺卡(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晓星碳材料(江苏)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纺织产业迎来向高端化转型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该开发区还专门成立了高端纺织产业园,并相继建成超仿棉纤维及配套产业园、国家水性超纤产业基地、晓星碳纤维产业基地等区块,推动纺织产业主要原料逐步由以传统化学纤维为主转向以新型纺织材料为主。
12-24

IM体育“由黑变白”:科技赋能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IM体育  新华社银川4月25日电 题:“由黑变白”:科技赋能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新华社记者刘海、王雪飞   走进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展厅里陈列着以氨纶为材料制成的瑜伽服、游泳衣、婴儿纸尿裤等产品。 这是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氨纶生产车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氨纶是具有优异弹性的合成纤维,其高伸长、高回弹的特性可显著改善织物性能。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白如凝脂、拉伸力强的纺织材料,其原料竟源于黑色的煤炭。     位于中国西北的宁夏已探明煤炭资源量超过340亿吨,居全国第八位。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也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在科技赋能下,现代煤化工技术拥有了神奇的“魔力”,能把煤炭通过液化、提取、硝化、氧化、还原、提纯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加工过程,变成氨纶、对位芳纶等化纤材料的重要原料来源,实现了“由黑变白”的华丽变身。   泰和新材氨纶事业部生产管理部经理张国军说,企业选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因为这里区域能源优势明显,有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生产氨纶约95%的原料都可以在宁东找到。 这是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内在进行自动化分拣包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走进公司纺丝车间,高速运转的卷绕机将细如发丝的氨纶丝飞快缠绕在纸筒上。穿梭于生产线之间的自动落筒机根据设置好的程序相继完成识别满卷、自动落筒、更换新筒、自动包装等流程。机器运转繁忙,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   车间主任李喜乐介绍,受益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我们的目标是每年为下游企业生产3万吨氨纶丝。”李喜乐说。   近年来,企业重点打造集差别化氨纶、高性能芳纶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煤化工向新材料产业深度转化、融合发展。   “我们在传统纺织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氨纶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宽,科技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张国军说。   除了氨纶,企业的主打产品还包括芳纶,这是一种同样以煤炭为原料的高性能纤维,以其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本质阻燃等优异特性,在汽车工业、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安全防护等领域广泛应用。   从“一块煤”到“一根丝”,一条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链在延伸。泰和新材的故事只是科技赋能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多家企业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通过研发新技术,发展以煤制油、煤基烯烃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产出甲醇、烯烃等初级产品,高端纺织及化纤制品等精细化工产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这是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园区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以煤制油为例,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联合20余家单位协同攻关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煤制油过程中37项关键技术,自2016年投产运行以来,年转化煤炭2400万吨,占宁夏煤炭年产量四分之一,吨煤转化成油的价值提升7倍,推动了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如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800万吨以上,形成中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构建了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化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12-23

IM体育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中国加速能源革命

IM体育  新华社太原8月19日电(记者柴海亮、王学涛、张栩)走近阳泉,公路两侧山上出现成排的风力发电机,像巨大的灯塔。空气清新,天空湛蓝,与煤炭城市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   位于中国中部山西省的阳泉市是有名的无烟煤基地。走进这座城市,人们会看到许多建筑上印有煤炭企业的标志,这里大多数家庭与煤矿有联系。   7月31日拍摄的娘子关发电厂。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阳泉采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清末,随着一条铁路的修通,境内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煤炭产区和能源基地,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不过随着资源减少和环保节能的需要,曾经闪亮的乌金色正在逐渐褪去。   娘子关发电厂是20世纪60年代依煤而建的工厂,如今已关闭多年。兴盛时,厂里有5000多名工人和家属,现在仅留守50余人管护资产以及为退休人员服务。   这座发电厂是当时全省最大的电厂之一,安装了山西第一台10万千瓦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那段时间,人们的梦想是进厂当工人。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娘子关发电厂于2009年关停。”晋能控股集团下属的娘子关发电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刚说。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5.3%,比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   2019年,山西省正式获批牵头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煤炭巨头们加快走上绿色转型路。   7月31日,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圆柱电芯制片卷绕机上操控设备运行。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中国重要煤炭企业之一,它已在2020年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不仅从事煤炭生产,还进军到钠离子电池、光伏、高端碳纤维、生物降解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在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正在生产钠离子电池。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王可琛介绍,钠离子电池安全性高、成本低、耐低温,而且钠的储量比锂丰富,无烟煤还是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上佳原料。   在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新建的光伏产品制造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操作机器生产。曾在阳煤三矿当过10年采煤队长的车琳智,因三矿资源枯竭关闭,选择来到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参加新厂的就业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光伏组件的基本理论和生产程序。”车琳智说,“这些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自己提前做了功课,虽然没拿高分,但现在已熟悉这个行业。”   7月31日,工人在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新建的光伏产品制造车间忙碌。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表示,他们可能是阳泉历史上第一代不从事煤炭生产,而寻求另一种能源替代的人。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国。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由于中国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投资,从2010年到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下降约82%,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下降约35%和41%。   虽然煤矿仍在生产,但技术在升级,更加安全智能。在华阳二矿地下415米,自动挖煤机取代了工人做最危险的事情。这里明亮干净,工程师们从10公里外的地面调度室里发出采掘命令。   8月1日拍摄的华阳二矿调度指挥中心。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近日,中国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等作出系统部署。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出生在阳泉一个煤矿职工家庭,在娘子关发电厂当了20多年的工程师。在他写的一个有关煤矿的科幻小说中,虚构人物刘欣的父亲患了尘肺病,去世前要求儿子再也不要下矿井。   刘欣大学毕业后,决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让挖煤不再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甚至让人们可以在蓝天下挖煤。他引入了煤炭气化技术。   据了解,由于科学家们的努力,包括借鉴航天领域喷射器的设计,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已取得明显进步。   “现在是中国人把科幻小说变成现实的时候了。”王可琛说。车间里一张关于钠电池技术进化示意图上,提到了儒勒·凡尔纳。他在《海底两万里》中首先提出用大海里丰富的钠来生产一种新的强大的电力装置。目前华阳集团生产的钠离子电池已应用到动力型车辆、煤矿应急电源、工商业储能等多个领域。
12-23

IM体育当涂:金融“活水”激荡发展蝶变

IM体育  近年来,当涂县积极落实金融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优质的金融产品和高效快捷的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皓月电气有限公司,新上的卷绕机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今年,皓月电气接到的订单源源不断,生产供不应求。当涂县金融部门了解情况后,主动靠前服务,协调中国建设银行当涂支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为企业送去了“金融活水”,帮助企业实现了新生产线的快速上马。“资金一旦周转不灵,就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800万元的贷款申请很快就通过审批,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安徽皓月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储金胜欣喜地说,“这笔钱到账后,我们立马增设了5条生产线,增加了3种品类,产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全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位于当涂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天沃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柴油机研发与销售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企业在发展外贸时,流动资金出现了缺口。在了解企业困境后,当涂县金融部门协调交通银行当涂支行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专新贷”,快审快批专项贷款300万元。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刘峻说:“从申请到放款,3天搞定,真是用高效服务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这笔钱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当涂县深化“一改两为”,认真组织开展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的“五进”活动,将金融助企便民政策送上门。此外,各金融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模式,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优化服务流程。“我们通过建立科技金融专班,开设专精特新企业绿色通道,用银行服务多跑路换企业贷款少跑路,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同时,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交通银行当涂支行金融服务专员毛雷说。   据了解,当涂县今年累计开展了15场政银企对接会,精准走访了40多个新兴产业项目,满足企业融资需求5500余万元,放款金额达到了2.6亿元。(通讯员 戴丽 孟得选)
12-23

IM体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从“风华路”到“创新路”感受创新力量

IM体育  新华社广州5月23日电 记者手记:从“风华路”到“创新路”感受创新力量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赵紫羽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风华路的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验室内借助放大镜观察到了其自主研发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就是这颗肉眼难寻的电子元器件,构筑起大到航天飞机、小到手机手表的电子通路,藏着“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感到挺紧迫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风华高科总裁徐静说,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找到风华高科,提出高端研发需求。   风华高科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广东肇庆风华电子厂,经过40年发展,已成为国内新型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跻身全球片式元器件制造商前列。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高端电子元器件‘百年老店’。”徐静说,目前全球市场超过70%的被动元器件消费在中国,但国内企业产能的市场占有率只占10%左右,市场增量巨大。近两年,随着家用电器等传统产业的消费复苏,以及新能源汽车、AI产品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开拓,风华高科的产能不断提升。   当前,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正逐渐从低成本优势向高端技术优势转变。风华高科这家电子元器件“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多家知名企业成立了“广东省新型电子元器件创新中心”,开展上下游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风华高科生产的部分电容产品,用于手机、消费类电子、AI等电子产品。受访企业供图   离开风华高科,驱车约半小时,记者来到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创新路。   “这条路上的不少企业都是风华高科培养出来的。”广东晟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告诉记者。   曾在风华高科工作近十年的李辉回忆,风华高科曾经使用的进口制造设备出现过维修难题,故障就出现在散热风机上,捕捉到国内这一技术空白的他们,随即投入到散热风机的创业创新之中。“现在这家进口设备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用的就是我们生产的风机。”   风机虽小,却是电器设备等不可缺少的重要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与寿命。2015年成立的晟辉科技后来居上,从工业设备起家,逐步扩展到汽车、消费和医疗等领域,其风机产品已在超低温、超高转、超防护和超薄超小4个极限领域取得诸多技术突破。   今年广交会上,晟辉科技推出了全球首个零下80℃超低温风机新产品,远销韩国、日本、越南、印度以及欧美等地区。   令记者意外的是,冰箱实现所有零部件国产化,最后的一块“拼图”竟是风机。冰箱长期处于零下低温环境,同时工作寿命接近十年,这就对风机提出了较高要求,过去冰箱使用的风机长期依赖进口。   “目前国内冰箱年产量大概9000万台,公司散热风机年产能达到3000多万台,可以说国内每三台冰箱就有一台使用我们的风机。”李辉说,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0余项,相关产品可满足63个国际标准要求。   5月19日,晟辉科技实验室内,一款风机正在接受噪音检测。新华社记者谢希瑶 摄   从“风华路”到“创新路”,从行业“链主”企业,到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像风华高科和晟辉科技这样的科创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同时,也牵动着整个上下游链条蓄能成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于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   “买得来设备和材料,也买不来相匹配的工艺。”徐静说,技术攻关非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必须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的进程。
12-23

IM体育一桥飞架深中 跨海弹指间 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纪事

IM体育  七年磨一剑,万名建设者逐梦世界奇迹。6月30日,又一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宣告建成通车!   浩瀚辽阔的海面之上,白天,金色的阳光中,由水上潜入水下的深中通道穿云破浪,如潜龙出海,这雄伟的“交通脊梁”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驶入快车道,这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昂扬、奋进;夜晚,皎洁的月色里,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长虹卧波,又如一根充满韧劲的扁担,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让珠三角一头挑起粤东,一头挑起粤西,基础设施瞄准解决制约城乡发展痛点难题,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均等、温厚。   一桥飞架深中,“零丁洋”不再“零丁”。从卫星视角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珠江两岸蓄势腾飞!   七年磨一剑 筑梦“世界之最”   “零丁洋里叹零丁”。7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曾在这里望洋兴叹。如今,来自大江南北的一万多名建设者“七年磨一剑”,在伶仃洋上架天路、筑长城、造双岛,一个接一个基建“奇迹”,让“叹零丁”变“跨巨变”。   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型交通主骨架最关键的一“横”,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2024年6月27日拍摄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这是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一混凝土沉管隧道,长5035米,双向八车道。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跨径离岸海中悬索桥等领域,深中通道创造了十多项世界纪录。深中通道充分发挥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形成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方法”等10项世界领先技术。自建设以来,深中通道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并屡获国际赞誉:2024年4月,深中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隧道荣膺“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   “广东将以新质生产力提升路网通达能力及服务效能,推动深中通道沿线及周边区域高速路网进一步完善通畅,为大湾区发展提供高效安全的‘硬联通’支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飞鸣说,深中通道拥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前沿技术,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生动写照,其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江口整体路网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为满足通航需求,采用了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   “面对技术挑战,我们组织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方式,开展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项目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临界颤振风速,从世界公认的70米/秒,提升到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论断。   缆索是悬索桥受力的关键构件之一,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如何保障耐久性?为让悬索桥“生命线”更强劲、更耐久,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者围绕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6毫米—2060兆帕锌铝多元合金镀层钢丝索股,其耐腐蚀性能达到此前热镀锌铝合金钢丝的2倍。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总用钢量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165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的大楼。   最终接头的对接就像“海底穿针”,误差要控制在“毫米级”。为了实现这一高难度目标,建设者们历经2年技术论证、1年联合设计,在世界范围内首创了沉管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新工艺。   “通过基于北斗测量的控制系统,我们实现了15个管节的‘毫米级’平面安装精度。”宋神友说,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在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新型材料、大型装备和最终接头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始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国沉管隧道技术进步,丰富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黄金内湾”提升含金量 大湾区加速一体化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2024年6月19日,在中山翠亨新区大尖峰顶拍摄的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夜景。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作为连通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深中通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东交通集团董事长邓小华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交通脊梁”和“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自构思设计阶段,便肩负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好连接、融合的重要使命。随着这一通道的通车在即,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含金量”将得到极大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记得小时候我父母带我去中山温泉,从香港出发一个小时到澳门,再转车到珠海特区,再过关转到中山,从香港到中山要走接近一天时间,现在我带孩子去中山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说,“粤港澳大湾区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   深圳、中山隔珠江口相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深圳和中山上演着“双城记”故事,两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成立于2006年的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LED、半导体、电容器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由于业务拓展,公司从领导到员工,每周都要往返深圳、中山多次。   “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对我们来说就是黄金大道,以前,从深圳市南山区的研发中心到中山的工厂,要两个多小时,深中通道开通后,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公司总裁办主任袁茉莉介绍,2017年以来,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销售额从每年五六亿元攀升到十几亿,为拓展产业空间,公司在中山市建设了近百亩的工厂。未来会形成总部在深圳宝安中心区,研发中心在深圳南山科技园,生产基地在中山翠亨新区“三点一线”的布局。   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说,发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关键作用,深圳将推出更多便利两地市民出行往来的新举措,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合作,结合深中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营商环境、文化旅游、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圳正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中山深中经济合作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比亚迪中山工厂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凭借着区位和空间优势,以及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招引优质企业71家。深圳牵手中山,合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分钟车程,缩短的不仅仅是深圳和中山的地理距离。“深中通道实现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让隔江相望的深圳和中山握手紧密连在一起,开启了深中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新里程。”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中山将坚决落实好省委部署的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更加主动地推进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   “深中通道也是中山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山的黄金大道,中山将抢抓深中通道这一历史性机遇,将区位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作出中山积极贡献。”郭文海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500公里,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广深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通道一起,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串珠成链,构建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新格局,进一步推动珠江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其地理几何中心。通过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南沙将实现直接接驳深中通道,与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牵手”。预计年内建成通车后,南沙前往深圳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前往中山城区的车程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进一步便捷了南沙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助力南沙建设‘融通全球、联通港澳、直通湾区’的综合交通立体体系,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战略支点。”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说,深中通道通车,也为南沙更好融入“黄金内湾”带来机遇,推动南沙加快生物谷、数字谷、健康谷与万顷沙南部片区规划与产业导入,承接东西两岸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广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   “面向世界开放是南沙的重要使命和独特气质,深中通道通车将进一步提升南沙内联外通开放能级,助力南沙加快建成大湾区的能量核心和新增长极,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刘炜说。   深圳与珠海分处珠江入海口的东西两端,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海东部与深圳西部之间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到1小时,深圳和珠海将进入“一小时生活圈”,深圳与珠海城市间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创新创业支撑得到极大提升,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将迎来史诗般握手,两地之间的要素流动将更加通畅。   珠海市委书记陈勇5月曾带队赴深圳考察学习,他表示,珠海将与深圳加强全方位合作,携手抓好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港深、澳珠协同发展,积极谋划深珠通道建设和空港、海港深度对接,强化产业科技合作,共促创新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大局。   “珠海将自觉承担起珠西战略启动点的核心重任,在牵引珠西、粤西地区发展担起‘头雁’责任,激活‘雁阵效应’,在带动珠江西岸片区加快发展中发挥核心和主导作用。”陈勇说。   “短板”变“潜力板” 珠三角带动粤东粤西蓄势腾飞   当前,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瞄准制约城乡区域发展的难点痛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同时,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增强珠三角对全省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中通道开通,连接的不仅仅是深圳与中山两地,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命脉的强势激活,将改写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域与深圳的时空联系。此外,粤西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的中心,深中通道也将催化几大城市群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2023年7月23日拍摄的深中通道建设现场。(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以前深圳到粤西,要走虎门大桥或者南沙大桥,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深圳新景界创景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黄楚平,作为资深旅游从业人员早已嗅到深中通道通车后为旅游行业带来的“超级流量”。   黄楚平介绍,从去年开始,他和团队小伙伴们就谋划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的旅游产品,不止于深中双城,更深入到佛山、江门、珠海、阳江,挖掘隐藏在深巷中的美味,探访被岁月雕琢的古迹,体验美丽乡村的宁静。“深中通道开通在即,10多条粤西纵深旅游的线路已经推出,而且获客很不错。” 黄楚平说。   当前,大湾区要提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和对外竞争力,缩小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差距,是无法绕开的一步。在大湾区深中通道构筑起均衡协调、面向未来的高速交通网络,将重构珠江口两岸产业协同格局。   高速发展40多年,深圳完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跨越升级之旅,逐步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但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深圳也面临着土地空间有限的瓶颈。   “装备制造企业有些环节不适合上楼,只能找土地资源空间充足的地方”,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善斌考察江门后表示,“江门建设‘一楼工厂’很有优势”。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宜潘说:“我们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在江门,非常便捷,这是一种共享共赢的模式”。   作为中国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也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迎来了“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江门将乘势而为,落实好大湾区规划纲要,抓住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通车重大机遇,发挥区位、产业、土地、水源、能源比较优势,加快与深圳、香港共建现代产业合作区,建设港澳居民、华侨华人发展新平台,加快发展农业食品、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产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江门力量。   深中通道所带来的交通便捷性以及江门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也吸引了深江两地旅行社的关注。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文飞说:“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古兜温泉度假区都是省内知名景区。我们前期已经和深圳、香港的旅行社对接,计划推出深江两地游、江门深度游等线路,吸引更多深圳、港澳的游客来江门旅游。”   赤坎华侨古镇旅游度假区副总裁乔建伟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到深圳的车程将大大缩减,结合已落地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江门将进一步成为大湾区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门户,推动大湾区文化交流,为文旅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创造更多机遇。   一桥飞架深中,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加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新的征程上,广东坚定信心、踔厉奋发,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奋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记者陈凯星 肖思思 田建川 参与采写:毛思倩 王丰 周颖 王浩明)
12-23

IM体育山东济南:高新东区新天激光医疗科技产研基地项目开工

IM体育  日前, 位于 山东济南 高新东区生命科学城的新天激光医疗科技产研基地项目开工。据了解,该项目占地 4公顷,预计投资10亿元,将重点聚焦激光智能医疗器械制造、医美体验中心建设,打造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科技绿色产业园。      济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年,是一家集激光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激光切割机、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清洗机等多种产品,技术实力达到国内先进。该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济南市绿色工厂、中国激光切割机十大品牌、济南市民营企业成长潜力50强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与资质。   “过去20年,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这个领域技术成熟,竞争比较充分,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新天科技生产中心总经理刘风海介绍,近几年,该公司积极打造“智能激光装备产业链”,推动产品在工业、化工、航空、医美等领域实现应用。通过市场调研,该公司发现,激光技术虽然在医美领域应用广泛,但国产激光医疗设备厂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壁垒突破慢,目前市占率较低,中高端设备市场大有可为。   在济南高新东区,生物医药产业和智能装备产业竞相发展,此次开工的新天激光医疗科技产研基地项目正是两大重点产业的跨界融合。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新天激光医疗科技产研基地项目开工是企业成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与智能装备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全新突破,这完善了产业链条架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下一步,生命科学城园区将依托中国科学院电磁所、理化所等高能级大院大所集聚优势,搭建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内生物医药产业板块、高端智能装备板块、中国科学院科创板块资源联动,打造协同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培育新高地。
12-21

IM体育江海股份(002484.SZ):薄膜电容器产品在柔直输变电、国防等领域已开启试验评价和小批量供货

IM体育 格隆汇4月18日丨江海股份(002484.SZ)于2024年4月1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就“薄膜电容器是否有在规划进军新的领域?怎么看待薄膜电容器的发展前景?”,公司回复称,公司薄膜电容器产品在柔直输变电、国防等领域已开启试验评价和小批量供货,其已越过发展拐点迎来快速成长期。
12-21

IM体育超薄电容器薄膜亮相海创会 厚度仅为头发丝的三十五分之一

IM体育一张电容器薄膜究竟有多薄?“这张薄膜厚度仅为1.7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十五分之一,是目前国内同类型材料中最薄的一款。”18日下午,在第二十二届海创会泉州展区,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主管黄培明向记者介绍,电容器薄膜听着陌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黄培明举例说明,比如洗衣机,一台洗衣机要使用几十克电容器薄膜。“除了应用在家电、电子、电力等传统领域,电容器薄膜如今还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等新兴领域。” 尤其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下,薄膜电容正作为新能源电动化的核心元件,吸引上下游产业链的关注。“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的电容器薄膜量,远高于一般家电。”在黄培明看来,车规级薄膜电容的未来需求将持续攀升。 专业“做膜”20余年,目前,嘉德利已是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电容器薄膜制造企业之一,在细分赛道越做越细。“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海创会,我们的最新成果与各项创新科技同台亮相,是一次交流合作的绝佳机会。”黄培明说。(记者 蓝瑜萍)

总部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科兴路西段606号

电话:0086-28-82091028

电子邮箱:admin@fudashi.cn   

版权所有: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服务支持 | 滇ICP备88088553号-1

IM体育电子移动端